学生活动
学生获奖
企业奖学金
《北京新闻》丨于鑫铭:发现自己的价值 让讲解更有价值
日期:2023-12-03 浏览次数: 字号:[ ]

        编者按:11月27日,由我校旅游科学学院2022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于鑫铭为主角的微纪录片《“巨星”诞生记》在北京卫视黄金档《北京新闻》播出。该片记录了于鑫铭同学从一名“讲解小白”成长为“纪念馆之星”的心路历程,用生动的故事和“白描式”的拍摄手法,讲述了“蜕变”的来之不易。自 5 月 23 日“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我校全体参与师生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了行动计划的 7 个项目当中(“觉醒年代”项目、“纪念馆之星”项目、“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项目、“戏聚高校”项目、“大团小团手拉手”项目、“我们都是追梦人”项目、“青春与志愿同行”项目)。接下来,学校将继续立志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跨专业+复语复合”人才培养路径,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01用中英双语讲好红色故事


“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第一批成员合影


     “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启动以来,项目全体成员全力以赴投入到计划当中,从“语种讲解”、“语料留存”“语言实践”三方面高标准助推“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已取得初步成效。参与师生除高标准完成项目要求的“培训—考核—上岗”全流程“规定动作”以外,还首次在本校国际学生群体中开放“‘Understand Contemporary China’预约讲解服务”等“自选动作”,用实际行动为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友人贡献自身的力量。他们深入走进红色文化和首都文化,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主动“排班”,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进行了10余场次以上的志愿讲解服务。


学生讲解截图


     2023年暑假期间,15名青年讲解员轮流上岗,用英语为预约的国际学生提供讲解服务,从最初的生涩紧张到最后的落落大方,全体讲解员们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英文讲解任务,正如旅游科学学院的大一新生于鑫铭所说:“通过参加‘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尤其是暑期中在馆内的中英双语实践讲解,我认为这不只是简单的翻译和交流,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换。虽然颇具挑战,但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新方式与新视角。我发现自己对讲解的认识和理解更深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时代故事,我们责任重大。”


英文讲解现场


02走出校园,走进社会


双语讲解直播现场


     2022年10月14日,北二外与香山革命纪念馆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不断共同探索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路径、新方法的同时,还在资源共享、人才互通、品牌共建和语料留存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这也为广大在校生搭建起了一个“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优质平台。如我校2019级英语专业学生韦佳佳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我校2017届毕业生杨佳萍共同首次尝试以“双语讲解”的线上直播形式,带领大家一起重温74年前毛泽东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的那段红色“赶考路”,同时将这段直播永久性地存放在馆方新媒体平台,以便供国内外观众回看。



我校学生参加培训现场


在《“巨星”诞生记》片中,主人公走出学校,来到地铁站,走进快餐厅和书里……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细细品味北京这座城市的活力和跳动的脉搏,同时也找到了作为新青年思考问题的角度。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于鑫铭同学说道:“中英双语讲解对我是一次难得的文化学习机会,在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对比中,我们发现共同价值与认同,让历史与文化,走进也走出,做中外人文交流使者,讲新时代北京故事。”


于鑫铭讲解工作中


03发现自己的价值 让讲解更有价值

5月以来,除了正常的实践培训,于鑫铭同学参与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学生志愿讲解,随后加入校史宣讲团,一次次的“磨砺”开启了属于他的“暴风式”的成长模式。


于鑫铭讲解工作中


作为黑龙江大庆人,红色文化在于鑫铭的家乡随处可见,比如铁人广场、铁人纪念馆等,他就读的中学也叫做铁人中学。这样的成长环境和土壤,对于一名立志成为“纪念馆之星”的青年来说,无疑是先天的优势。

但仅凭优势还无法胜任。尽管将讲解内容烂熟于心,于鑫铭还是会被现场观众问得张口结舌。他意识到,讲解同读书一般,同样需要行万里路,在实践中感悟真知。他也把这一次拍摄,当作是历练的机会。他专程来到北京广播电视台拜访纪录片导演,观摩影片,求教讲故事的技巧。


于鑫铭拜访纪录片导演


      结束拜访后,他来到北京广播电视台21层天台,第一次从高处俯瞰这个城市,风吹动着少年的头发,他的视线望向远方。我问他此刻在想什么,他说道:“这些讲解活动,都是跟北京这个城市有关的。站在上面,你就感觉有一种超脱的视角,你想的不是自己的事情,你想的是这个城市的过往和当下。”那一刻,一定有一颗种子在这个少年心中破土而出。在拍摄过程中,从来没有过拍摄经验的他,逐渐减轻了面对镜头时的拘谨,显得更加自信。“我们需要在讲解词之外,找到专属于自己的思考与表达,这样才能让每个时代、每段历史在讲解中鲜活起来。”于鑫铭说。


于鑫铭采访中


北二外将持续挖掘学科和人才优势,与香山革命纪念馆一道共同培育出一批“纪念馆之星”多语种青年宣讲员,同时让馆内的红色故事能够“成编制、成体系”的被翻译成相应的语言,为新时代首都文化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出品

来源 | 北京新闻

文字丨罗文玉

编审 | 田文 沈奕杉

若需转载 敬请联络




学生活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